中年人,膳食,生理,不足,精神

提問: 50歲的女人如何養生 問題補充: 50歲的女人如何養生,如何延緩衰老 医师解答: ——生命以新陳代謝為基本特征,從生理角度講。衰老是由新陳代謝衰退所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現象。新陳代謝包括合成和分解兩方面,從細胞壽命的改變中可以看到,新細胞產生率隨著人體年齡到一定時間后其增長會不斷地下降,并發現40歲是一道界線。人30歲以前合成代謝高于分解代謝,30歲~40歲兩種代謝的速率基本持平,40歲后分解代謝高出了合成代謝。古代對衰老初始現象的細致觀察是符合客觀實際的。《靈樞·天年篇》云:“人生十歲,五臟始定,血氣已通,真氣在下,故好走。二十歲,血氣始盛,肌肉方長,故好趨。三十歲,五臟大定,肌肉堅固,血脈盛滿,故好步。四十歲,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榮華頹落,發須斑白,平盛不搖,故好坐。五十歲肝氣始衰,肝葉始薄,膽汁始,目始不明。六十歲,心氣始衰……”人經過生長發育到成熟,接踵而至的將是各種生理機能和形態學上的退行性變化,我們稱一時期為“中年衰變期”。研究老化的專家們特別重視來自中年這一時期的信息,指出延緩衰老的關鍵任務在中年人身上。 1、撥準你的生物鐘。控制人體的一切活動的生物鐘以24小時固定節奏進行運轉,原因是人的腦干中存在一個管理時間節律的神經中樞,它對人體的體溫、血壓、脈搏、呼吸,體內分子水平的激素、酶、各種受體都有明顯的作用,并形成與晝夜同步的節律。《內經》上說:“陽氣盡而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寐與寤應該是對立統一的關系,白天要有正常興奮,晚上就會出自然抑制。中年人基本已形成“皮層動力定型”,即一日之內,精神狀態有幾個起落:AM8時、下午2時、晚上8時精神最佳,在最佳狀態持續2小時后各有一次回落,中午常有困倦感,晚間10時睡意襲人,與《靈樞·順氣一日四時篇》所說:“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基本吻合。人腦中的生物鐘雖有一定可塑性,但總的格局已定。中年人如沒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睡眠、起床、工作、學習、活動、娛樂、進餐的話,必然造成人體生物鐘的混亂、失調,對大腦的健康是有危害的。科學家對中年知識分子提出的應時功效法,就是利用上述的起落規律,指導你掌握人體的生理節律,幫助你科學而合理地安排工作、學習、生活,讓你更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潛能,保持大腦的活力,保持身體的青春活力。 2、平衡膳食與合理營養。營養物質是維持機體正常生理機能活動、新陳代謝所必需。來自食物的營養物質種類繁多,但就其化學性能和生理作用不外乎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無機鹽。每天通過膳食攝入搭配合理的各種營養素是保證人體健康必要的前提,這在營養學上稱做平衡膳食。平衡膳食是合理營養的核心,茍或某種營養物質過多或不足,均會影響人體正常新陳代謝而損害健康。 膳食中總熱能供給不足,日久就會出現負氮平衡,表現出消瘦、體重減輕、乏力,生理功能也受到影響而失調。但是根據飲食消費情況分析,40歲以上每天膳食供給的熱能超過標準者,亦復不少,應該清楚多余的營養會轉化成脂肪貯積起來,是引發肥胖病、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根源。近年來許多研究證明,飲食習慣、某些營養物質攝入不足/過多所致營養素間失衡和中年人動脈硬化、腫瘤有很大關系,如能在膳食上作合理調整,將有效地控制這些病的發生。膳食中抑制這些因素的發生,被稱作“保護因子”。 在日常生活中,中年人如何做到平衡膳食?有幾點可供參考:①每天所吃的食物中應有一定數量的能提供優質蛋白、維生素和無機鹽的食品;②在此基礎上再補足熱能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中年女子,決不能為身體苗條而過于節食;⑧科學的烹調方法,最大限度地保存其營養素含量;④合理的進膳制度,日三餐按熱能的需要分配,早、晚餐各占一日總熱量的30%,中餐占40%,就食物成分來說,蛋白餐應放在工作前吃,而不應放在睡前。 3、和諧適度的性生活 。人生活在男女組成的社會中,性是一個回避不了的問題。《孟子》云:“食、色,性也。”《禮記》亦云:“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圍繞與性有關的活動是人的本能要求。因此,古圣先哲不主張違背自然規律的禁欲主義,無疑是正確的。 你不難發現中年人仍特別珍惜自己的容貌及性特征,這種心理上的追求自有科學道理,凡是對生活充滿生機,在伴侶之間將更富有魅力;反之,生活懶散,不修邊幅,削弱自我形象,生活中每每失去歡樂,能直接影響夫妻間對性生活的興趣。另一點,中年人對自己性生活喜歡用“力不從心”這一字眼,事實上并非如此,務必不要為偶然的不成功而擔憂,擔憂只會增加心理壓力,這才是可怕的,因為40歲以后的男子最易患心理性陽萎。 但是也必須看到,50歲以后性生活的質量將會逐步降低,這與生殖器官的功能衰退是分不開的。諸如對性刺激所作反應速度變慢,陰莖硬挺及女子陰道潤滑不足,性反應高潮減弱,這些現象對平時房事不節者會過早地出現。唐代名醫孫思邈曾提出,年過四十可須注意“養性·房中補益”的觀點,強調夫婦雙方在性器官功能相對下降時仍保持性欲滿足所帶來的樂趣,但房中補益必須是以養性為前提,這一點做到并不像說的那末容易。我們可再回復到古代圣賢的論述中去尋找答案,這樣會幫助你真正明白個中情趣。《樂論》云:“以道行欲則樂而不亂,以欲忘道則惑而不樂。”朱熹《論語集注》日:“淫者,樂之過而失其正者也。”所以我們提醒中年人性生活的準則為四個字:“和諧適度”。 4、歡樂自尋怡養自得 。毋庸諱言,中年人都必須首先為生存而工作,解決賴以生存的基本生活資料—食、衣、住、行等,當這些任務完成之后,他們的肢體和精神疲勞要尋求生理和心理的放松。在經濟結構新舊交替的今天,在中年人身上依然存在舊意識的烙印,一方面面處新潮流感到生活節奏緊張;另一方面又羨慕更多的生活方式現代化和更多的生活資料進入家庭,同時渴望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保持工作娛樂兩不誤,這就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我們認為工作和娛樂是當代生活中創造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互補,所以千萬不要忽視歡樂在生活中的意義。 古人云:“有德則樂,樂則能久”,“養生莫如養性,養性莫若養德”。歷史上很多高壽長者,都有溫、良、恭、謙、讓的個性習慣。中年人在事業上更富有責任心,但不免時露驕傲;待人接物誠懇坦率,偶或又失之急躁,所以說戒驕戒躁是養性養德的經驗總結。人是有著復雜心理活動的社會成員,一個人的道德倫理觀念對其心理狀況起重大影響。道德高尚的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使其處于奮發向上的精神狀態中,對社會、同志、工作、困難,總以正確態度對待,助人為樂,養成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自己也獲得精神滿足。陳從周先生贈我一幅對聯云:“仁心留德。道純衍馨。”意義深長。 5、中年進補的學問 。人至中年之后,氣血失衡,以致臟腑形體漸衰。進補的目的,是調理人體臟腑、陰陽、氣血各方面的不足,使機體恢復平衡,即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補”是利用藥物的偏勝來糾正人體中陰陽氣血的不平衡,“衡”是中醫養生最基本的主體思想。由于人的體質各異,男女老少有別,人參補氣、洋參滋陰、鹿茸壯陽、阿膠養血,各有不同。如陰陽不辨,氣血不分,補其有余、實其所實,不僅無益,反而有害。清代名醫徐靈胎曾說:“病未去而用人參,則非獨元氣不足而病遂固,諸藥罔治,終無愈期。”說的是不當補而補的為害。服補品當以辨證論治為綱領,根據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平其有余。補其不足,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盲目求補者日眾,小病大補,孩提之輩也以服膏滋為尚,濫用吉林人參、綠毛楓斗和冬蟲夏草,只求價昂,不講氣血平衡,于事無補,多不足取。 《易經》目;“天行健,君子以自疆不息。”中醫認為天人相應,人體也應像天體運行那樣氣血晝夜流行不息,則生命健而有力,不生疾患。中年人由于新陳代謝功能逐漸減弱,排泄功能日益降低,廢物停留體內,勢必造成氣血流行阻滯,影響健康。因此,從另一個意義上講,促使機體氣血流暢,消除代謝產物,使臟腑、氣血恢復和維護正常的生理功能,保持動態平穩,也是一種進補的方法。 在生命科學的研究中,發現人體衰老的主要原因不是“虛”,而是氣血失暢失衡,瘀血作祟的結果,所以主張以動養生。中年人除堅持適當運動,以促氣血流暢外,服一些調氣活血藥,也能強身防病。即使是虛象十分明顯的人也不宜濫施蠻補。補品性多粘膩,純補峻補每致壅滯氣血,反遭其害。臨床糾正之法凡二,一則將補藥與活血藥合于一方之內,二則參以運脾之味,動靜結合,補而不滯,既能消除補藥的粘膩之弊,又可充分發揮補藥的功效,有一舉兩得之妙。 摘自上海顏德馨中醫藥基金會《 中年人如何延緩衰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menb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