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包膜,腺癌,淋巴,腺瘤,家族

提問: 頸部轉移性腺癌化僚方案 問題補充: 我于2006年4月發現頸部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到醫院手術切處。經化驗為轉移性腺癌。5月開始化僚。紫杉醇。順鉑等化僚四個周期。草酸鉑注射口服希羅達一個周期。吉西他賓。順鉑兩個周期。替加氟。卡鉑等兩個周期共九次化僚。在這期間還有兩個周期的放僚。一是頸部鎖骨上。二是右腋下。兩年來11次ct片胸部肺部都沒發現問題。胃腸鏡很好。結腸鏡很好。b超檢查肝膽脾胰膀胱都很好。只有右頸和右腋下出現腫瘤多次。請求治僚方案。始終沒有發現原發灶 医师解答: 甲狀腺腫瘤是常見病、多發病,其中絕大多數是良性腺瘤,少數為癌,罕見肉瘤。根據16個國家的統計資料,哥倫比亞、夏威夷和冰島的年發病率最高為3.5%/10萬,丹麥最低為0.9/10萬,日本、芬蘭、瑞曲等國居中。 甲狀腺腫瘤大多數是無痛的孤立結節,臨床上要注意和其他甲狀腺疾病鑒別,有時分化性腺癌和腺瘤也極為相似,影象學和細針穿刺等檢查可協助診斷。 甲狀腺瘤大多發生于青年女性,手術切除是唯一的治療手段。甲狀腺癌是由數種不同生物學行為和病理類型的癌腫組成,它們的發病年齡、生長速度、轉移途徑和預后都有明顯不同。甲狀腺癌的處理涉及外科、放療和化療等多個學科,其中手術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式。少數分化性癌術后的殘留灶應用放療可以獲得控制。對于癌腫累及雙側喉返神經和氣管的治療,仍然是當代外科領域有待解決的課題。 由于甲狀腺癌有多種不同的病理類型和生物學特性,其臨床表現也因此各不相同。它可與多發性甲狀腺結節同時存在,多數無癥狀,偶發現頸前區有一結節或腫塊,有的腫塊已存在多年而在近期才迅速增大或發生轉移。有的患者長期來無不適主拆,到后期出現頸淋巴結轉移、病理性骨折、聲音嘶啞、呼吸障礙、吞咽困難甚至Horner綜合征才引起注意。局部體征也不盡相同,有呈甲狀腺不對稱結節或腫塊,腫塊或在腺體內,隨吞咽而上下活動。待周圍組織或氣管受侵時,腫塊即固定。 乳頭狀癌 是一種分化好的甲狀腺癌,也是最常見的一種,約占總數的3/4;病灶一般為單發,體積大小不等,最小的直徑在0.5cm以下,稱之微癌;直徑在1cm以下的稱之為隱癌,大的病灶直徑可大于10cm。小的腫瘤常常是實質性病灶,而大的腫瘤往往伴有囊性變。囊變者可見囊壁有葡萄簇樣結節突出囊腔,腔內存有陳舊性血水。該型癌腫一般無包膜,僅5%有不完整包膜。在顯微鏡下有些腫瘤細胞排列成乳頭狀,乳頭大小不等,長短不一,常見三級以上分支,乳頭中心為纖維血管囊,細胞大小均勻;核小、分裂少見。乳頭狀癌常伴有濾泡狀癌的成份,但腫瘤的命名仍為乳頭狀癌,而不稱為濾泡狀癌或者混合型。如果乳頭狀癌中含有未分化癌的成份,而命名應為未分化癌,也意味著這一種未分化癌可能是乳頭狀癌的進一步惡化。有時腫塊很小,頸部淋巴結轉移常見被發現。本癌惡性度較低,10年存活率可達88%。乳頭狀癌在臨床上常有甲狀腺區孤立性結節,直徑多在lcm以上。隱伏性癌多見于尸檢,或在已發生頸區淋巴結轉移時發現腫塊。 濾泡狀癌 占甲狀腺癌總數的10%~15%,肉眼檢查時看到濾泡狀癌是一種實質的具有包膜的腫瘤,包膜上常密布著豐富的血管網,較小的癌腫和甲狀腺腺瘤很相似。切面呈紅褐色,常可見到纖維化,鈣化出血和壞死。組織學上,由不同分化程度的濾泡所構成。分化良好者,濾泡結構較典型,細胞異型性亦較小。這時與腺瘤不易區別,需依靠包膜或血管浸潤來確定病理診斷。分化不良者濾泡結構較少,細胞異型較大,核分裂象亦多見,可呈條索狀實性的巢狀排列。有時癌細胞穿出包膜進入多處靜脈中形成癌栓,常常成為遠處轉移的起點,所以濾泡狀癌多見于血道轉移,文獻報道占19%~25%。濾泡狀癌多見于40~60歲的中老年婦女,臨床表現與乳頭狀癌相類似,但癌塊一般較大,較少局部淋巴結轉移,而較多遠處轉移。少數濾泡狀癌浸潤和破壞鄰近組織,可以出現呼吸道阻塞等癥狀。 甲狀腺髓樣癌 在1951年由horn首先描述,1959年Hazard等進一步闡明了這種特殊類型的癌。并命名為髓樣癌。占甲狀腺癌總數的3%~10%,瘤體一般呈圓型或卵圓型,邊界清楚,質硬或呈不規則形,伴周圍甲狀腺實質浸潤,切面灰白色或淡紅色,可伴有出血壞死及鈣化,腫瘤直徑平均約2~3cm。顯微鏡下癌細胞呈卵圓型,多邊形或梭形,核分裂少至中等;細胞排列呈巢狀束帶狀或腺腔狀。間質中含有數量不等的淀粉樣物,癌細胞多時,淀粉樣物較少,反之淀粉樣物就多;轉移灶中也如此。甲狀腺髓樣癌是一種中度惡性的癌腫,可發生于任何年齡,男女發病率無明顯差異,大多數是散發性,約10%為家族性。臨床上除了和其他甲狀腺癌一樣有甲狀腺腫塊和頸淋巴結轉移外,還有其特有的癥狀。約30%患者有慢性腹瀉史并伴有面部潮紅似類癌綜合癥,或cushing代謝綜合癥,與腫瘤細胞產物有關。 家族性髓樣癌的特征如下: ①發病年齡較輕,診斷時平均年齡33歲,散發性髓樣癌診斷時平均年齡超過55歲。 ②均為雙側性癌腺葉和多中心病變,腫瘤分布和形態不對稱,可能一側有巨大腫物而對側僅有組織學征象,但無一例外地均為雙側病變。散發性者多為單側腫物。 ③家族性髓樣癌癌塊較小,由于篩查,也有隱性發現。散發性者癌塊直徑多超過4cm。 ④家族性者較少見淋巴轉移,遠處轉移更少見,可能因發現較早之故。 ⑤家族性髓樣癌多位于濾泡旁細胞集中處,即腺葉上中三分之一交界處。 ⑥家族性髓樣癌常伴有嗜鉻細胞瘤或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甲狀腺未分化癌 系高度惡性腫瘤,較少見,約占全部甲狀腺癌的5%~10%,好發于老年人。未分化癌生長迅速,往往早期侵犯周圍組織。肉眼觀癌腫無包膜,切面呈肉色,蒼白,并有出血、壞死,組織學檢查未分化癌可分為棱型細胞型及小細胞型兩種。主要表現為頸前區腫塊,質硬、固定、邊界不清。常伴有吞咽困難,呼吸不楊,聲音嘶啞和頸區疼痛等癥狀。兩頸常伴有腫大淋巴結,血道轉移亦較常見。 采納答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emenb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